肺炎衣原体阳性是什么意思(肺炎衣原体和支原体有什么区别)

三七养生网 03-09 10:27 55次浏览

肺炎衣原体阳性是什么意思(肺炎衣原体和支原体有什么区别)

细菌界—衣原体门

细菌域

细菌界

衣原体门

衣原体门(学名:Chlamydiae)是一门细菌。它们的生长完全在其它生物的细胞内进行,是专性寄生菌。衣原体原先多被归入衣原体属(Chlamydia),随着分子生物学发展,目前根据系统发育树分为四个科。

衣原体门细菌比一般细菌小,有的比病毒小。衣原体门被归类为革兰氏阴性菌,具有类似于其他革兰氏阴性菌的外膜和内膜;最开始,科学界普遍认为衣原体门的细胞壁不含肽聚糖,然而最近已有研究显示其细胞壁上的确有肽聚糖存在,并成功辨认出几种蛋白质。

衣原体是一种即不同于细菌也不同于病毒的一种微生物。衣原体与细菌的主要区别是其缺乏合成生物能量来源的ATP酶,也就是说衣原体自己不能合成生物能量物质ATP,其能量完全依赖被感染的宿主细胞提供。而衣原体与病毒的主要区别在于其具有DNA、RNA两种核酸、核糖体和一个近似细胞壁的膜,并以二分裂方式进行增殖,能被抗生素抑制。衣原体的类型和相关疾病已知的与人类疾病有关的衣原体有三种,分别是鹦鹉热衣原体、沙眼衣原体和肺炎衣原体。这三种衣原体均可引起肺部感染。鹦鹉热衣原体可通过感染有该种衣原体的禽类,如鹦鹉、孔雀、鸡、鸭、鸽等的组织、血液和粪便,以接触和吸入的方式感染给人类。沙眼衣原体和肺炎衣原体主要在人类之间以呼吸道飞沫、母婴接触和性接触等方式传播。

下属:

衣原体纲(Chlamydiae)

肺炎衣原体阳性是什么意思(肺炎衣原体和支原体有什么区别)

衣原体目(Chlamydiales)

1.衣原体目

衣原体目Chlamydiales,广义细菌的一目。为严格细胞内寄生、有独特发育周期的革兰氏染色阴性球形微生物。衣原体寄生于脊椎动物,可引起多种疾病。须在鸡胚卵黄囊中培养,对四环素敏感。有沙眼衣原体和鹦鹉热衣原体两个种,前者由中国微生物学家汤飞凡等于1956年应用鸡胚卵黄囊接种法首先分离成功。

为严格细胞内寄生并在寄主细胞内有独特发育周期的革兰氏染色阴性球形微生物。发育周期有原体和始体两个阶段。原体细小,呈圆形,直径0.2~0.4微米,中心有致密的类核结构,它在细胞外极稳定,具高度传染性。始体为较大的圆形颗粒,直径0.8~1.5微米,含核纤维和核蛋白组分,中心无致密的类核结构,始体无传染性,是衣原体在细胞内发育周期的繁殖型,成熟时分裂成大量原体。新形成的原体从受感染细胞内释出,再感染其他细胞。衣原体寄生于脊椎动物,完成一次发育周期约需40小时,可引起多种疾病,偶尔在昆虫中发现,能在鸡胚卵黄囊中培养,对四环素敏感。

过去将衣原体归为病毒,后发现衣原体具有RNA和DNA两种核酸肺炎衣原体,有由粘肽组成的细胞壁,以二分分裂法繁殖,胞浆中含有核蛋白体,有较复杂的酶系统,能进行一定的代谢活动,多种抗生素能抑制其生长繁殖。因其性状与病毒不同,而与细菌较近,所以将其从病毒中独立出来。

本目有1科1属,即衣原体科,衣原体属。有沙眼衣原体和鹦鹉热衣原体两个种,前者由中国微生物学家汤飞凡等于1956年应用鸡胚卵黄囊接种法首先分离成功。

下属科:

衣原体科(Chlamydiaceae)

副衣原体科(Parachlamydiaceae)

 

芯卡体科(Simkaniaceae)

华诊体科(Waddliaceae)

2.衣原体科

衣原体属(Chlamydia)原包括多种衣原体,现在分别划到衣原体门的几个科中,本属仅保留沙眼衣原体等两个种。

生物学特征:无运动性。细胞壁化学组成与革兰氏阴性菌相似,代谢活性弱,在适宜环境中,可分解葡萄糖、丙酮酸或谷氨酸,产生二氧化碳,也能合成某些脂类。至今衣原体还不能在细胞外繁殖,可在鸡胚卵黄囊或脊椎动物组织培养中生长。四环素、青霉素可抑制其繁殖。DNA中的G+C克分子含量为39~45%。

危害:感染范围广,主要感染人、禽、牛、羊等。引起人的眼、泌尿生殖道和呼吸道疾患;引起禽的呼吸道和全身性感染;引起哺乳动物的呼吸道、胎盘、关节和肠道疾患。某些株可在不同宿主间交叉感染,尤其是在鸟和人类间。

主要种:衣原体属(Chlamydia)原包括多种衣原体,分别划到衣原体门的几个科中,本属仅保留沙眼衣原体和鹦鹉热衣原体等两个种。前者为中国微生物学家汤飞凡等于1956年应用鸡胚卵黄囊接种法首先分离成功。

(1)砂眼衣原体

肺炎衣原体阳性是什么意思(肺炎衣原体和支原体有什么区别)

砂眼衣原体(Chlamydiatrachomatis,披衣菌)是一种绝对寄生病原体,披衣菌是一种在构造上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微生物。以往被认为是一种病毒,但因其同时含有DNA和RNA、并有和革兰氏阴性细菌相似的细胞壁、在宿主细胞内以等分裂方式繁殖、且对多种抗生药物有感受性,此些物质都是细菌典型的特征,故现已将其归类为革兰氏阴性微生物(用革兰氏染色法不能将其细胞壁染成紫色),可导致砂眼,还会引致人类泌尿生殖系统的感染,女性的生殖系统比男性更容易受到感染。它的大小只有普通细菌的十分之一,特征跟病毒类似,可通过细菌过滤器,以及不能独立完成生物的代谢活动,不能用普通的琼脂培养皿培养。因此曾有一些科学家将砂眼衣原体定义为病毒。

1955年8月18日,我国微生物学家汤飞凡在第8次鸡胚分离试验中分离出了1株沙眼“病毒”。这是世界上第一株沙眼“病毒”,被命名为TE8,T代表沙眼,E代表病因肺炎衣原体肺炎衣原体igg,8是第8次试验。1956年,他们又分离出的TE55株,作为沙眼病毒的标准株在全世界范围使用。1957年由汤飞凡、张晓楼、黄元桐等署名的沙眼病毒分离成功论文在我国《微生物学报》发表后,震动了国际微生物学界和眼科学界。1973年国际微生物学分类将鹦鹉热-沙眼-性病淋巴肉芽肿这组长期被命名为病毒的微生物从病毒中移出,改称衣原体目,沙眼病毒正式改名为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CT)。从此,世界各地不断有采用中国的实验方法成功分离出沙眼衣原体的文献报道。

根据宿主种类及所致疾病的不同,沙眼衣原体分为三个生物变种:沙眼生物变种,淋巴肉芽肿(LGV)生物变种和鼠肺炎生物变种。每个生物变种又分为若干个血清型。沙眼衣原体的分型主要是基于一种称为主要外膜蛋白(MOMP)的细胞表面蛋白,或编码这种抗原的ompA基因。

一般用抗生素如阿奇霉素、四环素、红霉素、强力霉素,或磺胺等药物消灭病原体。

(2)鹦鹉热衣原体

鹦鹉热衣原体属于衣原体目(Chlamydiales)、衣原体科(Chlamydiaceae)、衣原体属(Chlamydia)中的一种微生物肺炎衣原体,严格细胞内寄生。最初认为鹦鹉是该病原体的宿主而将其引起的疾病称为鹦鹉热(psittacosis),又名鸟疫(ornithosis)。

鹦鹉热衣原体为革兰氏阴性,光学显微镜下可见,比细菌小比病毒大,直径0.3μm、0.4μm。细胞壁的结构和成分与其他革兰氏阴性菌相似,但没有或有微量胞壁酸,细胞壁上有属特异脂多糖抗原。细胞质中有DNA和RNA,并有不完全的酶系统,在宿主细胞质的空泡内增生,具有特异性包涵体。

鹦鹉衣原体可在其众多宿主动物中引起广谱疾病,典型临床表现为高热、恶寒、头痛、肌痛、咳嗽和肺部浸润性病变等特征。一般症状颇似感冒或呼吸道感染,但多见发生肺炎,易于误诊。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及内容相关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QQ:107759983,立即清除!

转载声明:本文由三七养生网(www.37yangsheng.cn)发布,未经允许禁止复制,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37yangsheng.cn/post/106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