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症状早期有哪些(青光眼失明前的征兆是什么)

三七养生网 03-13 10:56 48次浏览

青光眼是全球首位不可逆性致盲眼病,以特征性视神经萎缩和视野缺损为主要特征,严重威胁人们的视觉健康。今天至3月18日是第16个世界青光眼周,今年的主题是“关注青光眼:共识保视野,指南护光明”。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的指导下,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上海市眼科医院)联合上海市健康促进中心等多家单位开展的系列活动传出消息:上海探索青光眼社区慢病管理模式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青光眼患病率逐年递增,防治工作成为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青光眼患者人数为2180万,约占全球患者人数的1/4,是全球青光眼患者数量最多的国家,其中因青光眼致盲者有600万。

目前我国青光眼患者管理存在疾病认知率低、定期随访意识薄弱、治疗依从性差等现状。如能在青光眼早期接受规范管理,可避免严重的视力损伤或失明。因此,实现尽早筛查、推动青光眼慢病管理模式,对青光眼诊疗与管理、降低致盲率具有关键意义。

2022年初,上海启动“青光眼患者社区试点管理干预研究”,探索社区家庭医生青光眼管理模式。通过眼底照片快速观察视神经乳头的特征性改变,是青光眼筛查的重要手段之一。

目前,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实现眼底相机配置全覆盖,但社区家庭医生读片与诊断能力尚不支持其做出准确的判断。为破解这一难题青光眼症状慢性青光眼症状,上海引入人工智能技术来筛查眼底病变,让社区家庭医生有了发现青光眼的“新武器”。

“眼底相机拍照+人工智能辅助诊断”模式下,居民在社区拍摄眼底照片后,短短20秒内就能获得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出具的读片报告。一旦发现有青光眼眼底病变,依托本市三级诊疗网络,即可转诊至上级医院接受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眼底相机拍照+人工智能辅助诊断’模式可以大大降低社区居民筛查青光眼所需的人力成本,提高分级诊疗效率,推动青光眼慢病管理的精细化、一体化发展,让更多患者实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上海市眼科医院)副院长陆丽娜介绍,“我们希望通过这项研究,寻求将青光眼的患者管理纳入社区慢病管理体系的可行性,为全国青光眼综合防治管理工作提出有益的、可操作的指导方向,最终降低我国青光眼导致的盲和视力损伤率。”

世界青光眼周期间,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上海市眼科医院)联合上海市健康促进中心等多家单位将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系列主题活动。今天,青光眼防治科普直播讲座和义诊活动在长宁区古北市民活动中心开展,由孙兴怀、葛玲等知名眼科专家作为活动嘉宾青光眼症状,为市民朋友带来科普“盛宴”。

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上海市眼科医院)眼科主任医师葛玲提醒广大市民朋友:“多数情况下,青光眼并没有明显症状,如果没有及时发现而错过治疗时机、或者是治疗不正规青光眼症状,极有可能导致失明,因此被称为‘视力的小偷’,预防青光眼最重要的就是早发现、早治疗。”活动现场配备全自动眼底照相机,20秒即可获取青光眼AI筛查报告,前来检查和咨询的市民络绎不绝。

由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和上海市视觉健康中心联合编印的《青光眼科普小手册》也将在“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沪小康”、“健康上海12320”微信公众号正式发布,以生动有趣的形式普及青光眼疾病、预防、治疗、日常保健等知识。此外,上海外滩震旦大厦即日起将开启为期5天的“点绿行动”,通过大屏展示播放青光眼宣教视频,提升公众对青光眼的关注度。

【链接】

科普专家: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上海市眼科医院)眼科主任医师葛玲

青光眼日常眼保健小窍门

青光眼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症状和不适感觉,患者往往难以意识到自己患了青光眼,直到疾病发展成中晚期时,才发现视野受损或视觉功能损害。

青光眼症状早期有哪些(青光眼失明前的征兆是什么)

建议大家要学会自我测试单眼视力的好坏,即遮住一只眼,看看另一只眼是否能看清楚以及能用余光看到的范围,如果存在异常,应该及时就医、尽早诊治。

哪些人更容易得青光眼?

❖40岁以上人群;

❖有青光眼家族史的人;

❖年轻时为远视眼的老年人;

❖患高度近视眼的人,尤其是成年后近视度数还在进行性增加的人;

❖有眼外伤史的人,特别是伤后曾有高眼压的人;

❖性情急躁或忧虑的人;

青光眼症状早期有哪些(青光眼失明前的征兆是什么)

❖体检时发现眼压升高或者杯/盘比增大、不对称的人;

❖有偏头痛者。

青光眼一定会遗传吗?

青光眼具有一定的遗传性,青光眼患者的子女虽然不一定患青光眼,但其比正常人患青光眼的概率大。有青光眼家族史的40岁以上人群应定期做眼科检查。

怎么治疗青光眼?

治疗青光眼的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激光治疗和手术治疗三种。这些方法各有优势,分别适用于不同类型的患者。目前,青光眼尚不能彻底根治,但早检查早发现早治疗,能够有效的控制青光眼的进展,防止视力受到进一步损害。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及内容相关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QQ:107759983,立即清除!

转载声明:本文由三七养生网(www.37yangsheng.cn)发布,未经允许禁止复制,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37yangsheng.cn/post/111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