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枝的功效与作用(桑枝的副作用及毒性有哪些)

三七养生网 03-23 10:51 45次浏览

茎类中药的功效特点与作用原理探析

药用部位为植物的茎藤、茎枝、茎刺、茎的髓部及地下茎,这类中药称为“茎类中药”。药用为木本植物茎藤的,如木通、大血藤、鸡血藤等;药用为茎枝的,如桂枝、桑枝、槲寄生等;药用为茎刺的,如皂角刺、钩藤等;药用为茎翅状附着物的,如鬼箭羽;药用为茎髓部的,如通草、灯心草;药用为草本植物茎藤的,如首乌藤、天仙藤等;药用为地下茎的,如芦根、白茅根、黄精、百合、慈姑等。

茎是植物的营养器官之一,是由胚芽发育而成并伸出地面生长的茎秆或藤蔓,有明显的节、节间、叶及顶芽(侧芽),与地下茎或根连为一体。

按照质地,可以分为木质茎和草质茎。其中木质茎分为乔术、灌木、木质藤本;草质茎分为一年生、二年生和多年生草本。按照生长状态,可以分为直立茎、藤本茎(含缠绕茎、攀缘茎、匍匐茎)。

桑枝的功效与作用(桑枝的副作用及毒性有哪些)

茎藤能活血通络止痛

茎有输导营养物质和水分的作用。茎依靠木质部中的导管和管胞(大多数裸子植物只有管胞),把根从土壤中所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自下而上输导(但有垂枝的植株中,也有向下流动的情况)运送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依靠韧皮部中的筛管或筛胞(裸子植物),把叶子在光合作用下制造的有机养料产物,自上而下源源不绝地运至植物体的各部,供植物应用。

植物学将有缠绕茎和攀缘茎的植物统称藤本植物。热带、亚热带森林里藤本植物特别茂盛,千姿百态,它们顺应环境求生存图发展,形成森林中的特有景观。藤本植物的茎蔓具有十分发达的输导组织和具有强有力的水势,能向离根系数十米甚至上百米外的枝叶和花果提供充足的水分和养分,保证其快速地生长。

茎能输导营养物质和水分,就如同人体的血管一样;特别是藤本植物,细长蔓延,缠绕交错,恰似人体的筋脉,故在“取类比象”思想指导下,认为茎藤类植物大都具有舒通筋脉、活血止痛的功效。《本草汇言》说:“凡藤蔓之属,皆可以通经入络。”《本草便读》也说:“凡藤类之属,皆可通经入络。”如鬼箭羽、大血藤、小血藤、鸡血藤、忍冬藤、五加藤、丝瓜络、徐长卿、臭梧桐、散血莲、血报木等。一些藤类药活血通络,可用于麻痹、中风瘫痪等病症,如鸡血藤、黑血藤、穿根藤等用于手足麻木、肢体瘫痪,榼藤、肾子藤、寻骨风等用于肢体麻木,丁公藤、木天蓼、腥藤等用于中风半身不遂。

中医学认为,气血瘀滞不通是导致疼痛的主要原因,治疗原则为“以通为用”。藤类中药有的活血止痛,有的行气止痛,有的祛风止痛,有的消肿止痛,有的通络止痛,有的除湿止痛桑枝的功效与作用,有的散寒止痛,有的温经止痛,对风湿疼痛、跌打伤痛、脘腹疼痛、腰膝疼痛、关节筋骨疼痛以及现代医学的心绞痛、胆绞痛、神经痛等有着十分广泛的治疗作用。如鸡屎藤、野木瓜、大血藤、南藤、蛇藤善于活血止痛,单面针、海风藤、小血藤、山蒟善于行气止痛,地锦、宽筋藤、百解藤、通城虎善于祛风止痛,百足藤、丁公藤、穿根藤、蝙蝠藤善于消肿止痛,钩吻、穿根藤、西番莲可用于神经性疼痛,雷公连、大叶南苏可用于心绞痛。

茎藤能祛风除湿

茎有支持叶、花和果实在一定空间展布的作用。茎内的机械组织,特别是纤维,再加之导管、管胞等,形成一个具有巨大支持能力的结构,承受着枝、叶、花、果的全部重量和压力,以使庞大的枝叶和大量的花、果能够更加合理地在空间展布;还要抵抗由于风、雨、雪、雹等自然变化所引起的摧残力量,从而保证植物获得充足阳光,制造营养物质以及开花、传粉和果实种子的发育、成熟和传播等等。

茎藤枝蔓支撑植物获取阳光,常年暴露在自然之中桑枝的功效与作用桂枝,桑枝泡酒有何作用,无遮无挡,经历着风寒暑湿的各种考验。古人从中获得启发,用植物茎藤帮助人体祛风除湿、舒筋活络。不同植物的茎藤均被利用,不论是地衣还是蕨类,是裸子植物还是被子植物;也不管是草本或是木本,是茎枝还是藤蔓,只要有特色,就被选出来当做中药。因此,具有祛风除湿功效的中药集合了大量不同类群的茎藤类植物,如伸筋草、老鹳草、松萝、松节、络石藤、海风藤、青风藤、大风藤、雷公藤、丁公藤、大血藤、鸡血藤、忍冬藤、夜交藤、天仙藤、宽筋藤、盾翅藤、南藤、买麻藤、桑寄生等[1]。

桑枝的功效与作用(桑枝的副作用及毒性有哪些)

茎枝能通达四肢

植物的芽萌发后生成茎枝,茎枝是长叶子、开花、结果的部位。通常情况下,植物主茎的顶端芽生长很快,侧芽生长很慢或潜伏不长,这种发育顶芽(主根、中心领导干)优先生长,阻止侧芽萌发或抑制侧根、侧枝生长的现象称为顶端优势。这现象普遍存在于植物界,但不同植物差异很大。

枝、干为构成植物地上部分的主体,对植物骨架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一个近于直立的枝条,其顶端的芽能抽生最强的新梢,而侧芽所抽生的枝条,其生长势多呈自上而下递减的趋势,最下部的芽则不萌发。

植物的茎枝,犹如人体的四肢骨架;植物的枝梢、根尖桑枝的功效与作用,犹如人体的手指、足趾;以及对植物根和茎顶端生长占优势现象的长期观察,从而认为以枝条入药的植物,多有通达四肢,治疗四肢疾病的作用;以根尖入药的植物,多有通达手指、足趾及阴茎(人体末梢),治疗该处病症的作用。如桂枝、桑枝、桃枝、槐枝、桂枝尖、笋尖、甘草稍等[2]。唐容川《本草问答》说:“凡枝多横行,故主四散及达四肢……桂枝行四肢,桑枝、桃枝、槐枝皆行四肢,皆取横行四达之象。”[3]

茎刺能祛风攻破

有些植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在茎、叶上长满了刺,使动物见了它无从下口、无处落脚,只能“望株兴叹”,甚至绕道而行。这样,不但可以使自己免受害于动物;还可“排挤”其他植物,使自身更好地生长。

在植物的茎节上,长出的枝条发育成针刺状,称为茎刺。在许多植物体上都可以看到刺,刺的形态、质地、着生部位,常常为人们提供识别植物的有用依据。植物体上的刺大体上有三类:茎刺、皮刺和托叶刺,三者的形态、质地、着生部位都有所不同。茎刺来源于枝条,质地坚硬,呈木质,不易折断和剥落,着生位置始终在节上;皮刺来源于植物体的表皮,质地较软,呈草质,易于剥落,着生位置不固定,在茎、叶片、叶柄上都可出现;托叶刺则来源于托叶,由托叶演变而来,质地不一,但着生位置基本上都在叶柄的基部,常成对出现。

茎刺是一种地上茎的变态,对植物具有保护作用或适应干旱的生态环境。茎能祛风除湿,由茎变成的茎刺,自然也能祛风通络或养血祛风。如钩藤、白蒺藜、苍耳子、槐木、五加皮、海桐皮等,甚至动物身上针刺样的东西,也能祛风熄风,如蝎尾、蜂尾等。

刺,有插入、钻进的意义。人不小心碰到茎刺,就会扎破皮肤,于是古人就认为茎刺类植物有消肿排脓、搜风拔毒之功。《本草问答》说:“用刺者有两义:攻破降利,用皂刺、白棘刺是矣。二物锐长,故主攻破。设刺不锐而钩曲,刺不长而细软,则不破利而和散,能息风治筋,如钩藤刺、红毛五加皮、白蒺藜之类是也。盖勾芒为风木之神,物秉之而生钩刺、芒角,故皆能和肝木,以息风治筋也。”[4]

参考文献

[1]王德群,谈献和主编.药用植物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276.

[2]董汉良.中药记忆法.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29.

[3]王咪咪,李林主编.唐容川医学全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5:546.

[4]王咪咪,李林主编.唐容川医学全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5:547.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及内容相关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QQ:107759983,立即清除!

转载声明:本文由三七养生网(www.37yangsheng.cn)发布,未经允许禁止复制,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37yangsheng.cn/post/138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