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粽子会胖吗(粽子吃多了会不会长胖)

三七养生网 04-18 15:28 54次浏览

端午节要到了,

粽子是很多人喜爱吃的食物,

但是你知道粽子怎么包?

哪些人不合适吃粽子吗?

让小编来告诉你吧!

粽子,由粽叶包裹糯米蒸制而成,是中华民族传统节庆食物之一。粽子早在春秋时期就已出现,最初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到了晋代,粽子成为端午节庆食物。

民间传说吃粽子是为纪念屈原。粽子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之一,亦传播甚远。日本、越南以及华人聚居的新加坡、马来西亚、缅甸等地也有吃粽子的习俗。

粽子有哪些种类?

粽子不仅形状很多,品种各异,由于中国各地风味不同,主要有甜、咸两种。

甜味有白水粽、赤豆粽、蚕豆粽、枣子粽、玫瑰粽、瓜仁粽、豆沙猪油粽、枣泥猪油粽等。

吃粽子会胖吗(粽子吃多了会不会长胖)

咸味有:猪肉粽、火腿粽、香肠粽、虾仁粽、肉丁粽等,但以猪肉粽较多。

也有南国风味的柊叶蛋黄肉粽(海南)、什锦粽、豆蓉粽、冬菇等;还有一头甜一头咸、一粽两味的“双拼粽”。这些粽子均以佐粽的不同味道各异。

怎么包粽子?

1、两片正面朝上粽叶交替排好,两手捏好,不要让叶子滑动。捏住两头,环成一个圆锥形,第一个角形成(正面在里,反面在外)。

2、左手捏紧四片叶子的交接处。

3、先放少许糯米。

4、再放豆馅和豆子、红枣等

5、最后盖上糯米,用勺子压实。

6、左手握住锥筒,拇指和食指掐紧前端成角状。

7、右手把上面的叶子折下,盖在糯米上。

8、上片的叶子要盖紧。

吃粽子会胖吗(粽子吃多了会不会长胖)

9、把上面多余的叶子往下折,第二个角形成如下图.

10、第三个角形成如下图

11、固定住两个角,把第四个角捏出来。

12、多余的叶子折到一边。

13、用左手大拇指固定好,圆锥上面是个三角形。

14、捆上线绳,为了更结实,我用牙齿咬住一头,右手拽紧。

吃粽子会胖吗(粽子吃多了会不会长胖)

15、系个活扣。

16、三种口味的粽子,我分两锅,小枣蜜枣粽子入高压锅,大火上气以后,打小火2个小时。

怎么吃粽子不发胖?

看到上边,大家知道粽子有很多的营养,也含有不低的热量,爱吃的小伙伴不要担心,只要讲究了粽子的吃法,自然不会发胖的。

1、选择低糖低油的粽子

现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更新,卖的粽子各种口味都有,而面对这些粽子时,想要不发胖的就选低糖低油的。这种粽子不仅健康,还避免过高的摄入量使人们肥胖。

而市场出售当中吃粽子会胖吗,纯糯米的粽子是适合人们,如果举得纯糯米没什么味道,在吃之前粘点蜂蜜,口味不错。不过,自己亲手包的比市场卖的更营养健康,如果家庭允许的情况下,那端午节那天可以自己动手,一家人感受包粽子的乐趣。这样的粽子吃起来最健康,不容易发胖。

2、控制吃粽子注意数量

吃粽子会胖吗(粽子吃多了会不会长胖)

大家都知道粽子热量是很高的,即使是纯糯米的粽子,它的热量也不低。所以端午节吃粽子一定要注意数量,不要吃太多。害怕发胖的人群,无论为了身体,还是健康,每天吃粽子数量应该控制三个以内。

3、避免晚上吃粽子

大家都知道粽子主要是糯米,糯米是最难消化的。而消化一个粽子的糯米量,需要很长时间,甚至要几个小时。消化粽子也会刺激更多的胃酸分泌,对胃的伤害是很大的。到9点后,人体脂肪是快速快速囤积时期。人们吃进去的食物不能完全消化,而对难消化的粽子来说,晚上时避免吃粽子。如果要吃,选择在早上或下午吃,这样可以很好避免肥胖发生。

4、给粽子加点料

不同的粽子热量也不一样,如果担心吃粽子发胖,可以在粽子里加入杂粮、素食等食物。

粽子食用有讲究 并非人人适宜吃粽子

心血管病患者粽子的品种繁多,其中肉粽子和猪油豆沙粽子所含脂肪多,属油腻食品。患有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的人吃多了,可增加血液黏稠度,影响血液循环,加重心脏负担和缺血程度,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死。

老人和儿童粽子多用糯米制成,黏性大,老人和儿童如过量进食,极易造成消化不良,以及由此产生胃酸过多、腹胀、腹痛、腹泻等症状。

胃、肠道病患者 粽子蒸熟后会释放出一种胶性物质,吃后会增加消化酶的负荷。

糖尿病患者粽子中常有含糖量很高的红枣、豆沙等,吃时通常还要加糖拌,如果不加节制,就会损害胰岛功能吃粽子会胖吗,引起患者血糖迅速上升,加重病情,甚至出现昏迷、中毒。

总之,提醒大家,粽子虽然美味,但一定要安全适量,在享受美味的同时,过个轻轻松松、肠胃无负担的端午节。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及内容相关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QQ:107759983,立即清除!

转载声明:本文由三七养生网(www.37yangsheng.cn)发布,未经允许禁止复制,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37yangsheng.cn/post/196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