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中益气汤配方是什么(补中益气汤能治34种病)

随着年龄增长,人体各脏器功能也随之减退,首先体现在脾胃功能方面,胃肠蠕动减弱补中益气汤配方,吸收功能变差。当受凉、饮食不当、情绪变化时补中益气汤配方,就容易引起腹泻,这也是老年人最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
中医认为,老年人主要是由于阳气不足、五脏俱虚,首先为脾胃气虚。起病迟缓,慢性久泻,每日大便次数增多,稀薄或不消化食物,病程迁延日久,反复发作,时轻时重,难以治愈。中医认为脾胃位于中焦,是全身脏腑上下交通之枢纽,气血生化之源,年老气衰,脾胃必然受损而伤及中气,病理机制应属本虚标实之证。
根据此理论,本人曾采用补中益气汤治疗老年慢性腹泻,取得了较好效果。现简介如下,脾胃气虚的老年朋友可以一试。
补中益气汤源于李东垣《脾胃论》一书,据其介绍,此方是他在《内经》“损者益之,劳者温之”原理下制定,主要用于治疗饮食劳倦、脾虚气弱、内伤寒热之证,有调补脾胃、升阳益气功效。方由黄芪、甘草、人参、当归、橘皮、升麻、柴胡、白术8味药物组成。黄芪益气为君药;配以人参(亦可用党参)、炙甘草为臣药;李氏认为“火与元气不两立”,所以用甘温补气药以治气虚身热内伤之火;白术健脾,补中益气,“脾气升则健”;当归补血,气虚则血虚,补气亦须补血;陈皮理气,消除滞气;由于腹泻日久,清阳在下,还佐以升麻、柴胡升举下陷之清阳。
根据不同症状,一般还可加薏苡仁加强健脾利水渗湿,“利小便而所以实大便”,使水湿从小便而出;加莲子、茯苓健脾涩肠止泻;有食积者加山楂、神曲、莱菔子等。为调和诸药,可适当加甘草。诸药合用共同发挥补中益气、温阳止涩之功效。
现代医学对古方研究也证实,补中益气汤与胃泌素受体结合,有保护胃黏膜作用,能调节胃肠蠕动功能,促进胃酸分泌,维持胃黏膜有效血流量及促进胃组织蛋白质合成,从而提高胃蛋白酶活性和增加其排出量。从笔者使用情况来看,通过辨证施治,补中益气汤结合临床症状加减,只要使用得当,确能改善老年人由于胃肠功能减退引起的慢性腹泻,效果明显,作用持久。
补中益气汤能治34种病
内伤杂病,根本原因就是中焦脾胃运化无力,用补中益气汤稍加调节,可以健脾益气。在此基础上用药,疗效如鼓槌敲到鼓上,声声管用,没有一次是白敲的。
正因为此,清代官修医书《医宗金鉴》把补中益气汤列为治疗内伤的首选方。
组成:
由黄芪18克、炙甘草9克、人参6克、当归3克、陈皮6克、升麻6克、柴胡6克、白术9克。
黄芪用量最大,排第一。益气固表善补脾肺。肺为气之本,脾为肺之母,脾气不虚,肺气就有了来源。
人参固五脏元气,白术调中益气,辅佐黄芪健脾补中,增强疗效。
血为气之根,血足气就旺。故用当归养血和血,助参、芪补气养血,让脾胃运行的更有活力。
陈皮理气和胃,为黄芪人参等的运行提供一个上行下通的好环境。
柴胡与升麻皆味辛而微寒,不仅发散风热,辛散寒降如在跑前后退助发力,强势升提,并与上药之温形成调和,共同升举脾胃清阳之气。
也就是说,补中益气汤具补元气提中气之作用。
正合李东垣之”元气是人体健康之本,而脾胃则是元气生化之源“之说法。
而脾胃既然得到补益,“土生万物”,各脏腑就可以得到滋养,使气虚者得补,气陷者得升,气虚发热者,得此甘温益气而除热,各种症状自然也就痊愈了。
这些症状不仅包括胃肠不适,过敏性鼻炎,重症肌无力、慢性肝炎、白细胞减少症、低血压、慢性气管炎、月经过多等属脾胃气虚或中气下陷者以及不明原因发热等多种病症都适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及内容相关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QQ:107759983,立即清除!
转载声明:本文由三七养生网(www.37yangsheng.cn)发布,未经允许禁止复制,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37yangsheng.cn/post/219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