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的功效与吃法(三七叶的功效与作用)

三七养生网 06-26 9:05 57次浏览

三七的功效与吃法(三七叶的功效与作用),田七又名三七,明代著名的药学家李时珍称其为“金不换”。扬名中外的中成药“云南白药”和“片仔黄”,即以三七为主要原料制成。一般,种后第3年冬季及夏末初秋采挖。去须根,曝晒至半干,用于搓揉,再曝晒,重复数次,置麻袋中加蜡打光。另外,其同棵植物的花叶也能入药,当茶饮。三七属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其播种后三至七年挖采而且每株长三个叶柄, 每个叶柄生七个叶片,故名三七。其茎、叶、花均可入药。

三七的功效与吃法(三七叶的功效与作用)

田七的功效与作用

性温,味甘、微苦。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用于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胸腹剌痛,跌扑肿痛。

1.止血补血

止血、活血化瘀;促进血液细胞新陈代谢,平衡调节血液细胞。

2.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扩张血管、降低血压,改善微循环,增加血流量,双向调节血糖、降低血脂、胆固醇、抑制动脉硬化,预防和治疗心脑组织缺血、缺氧症。

田七又名三七,明代著名的药学家李时珍称其为“金不换”。扬名中外的中成药“云南白药”和“片仔黄”,即以三七为主要原料制成。

3.强身健体

促进蛋白质、核糖核酸(RNA)、脱氧核糖核酸(DNA)合成,双向调节中枢神经,提高脑力,增强学习和记忆能力。

4.提高免疫力

具有免疫调节剂的作用,能使过高或过低的免疫反应恢复到正常,但不干扰机体正常的免疫反应。

5.保肝、抗炎

抗炎的主要有效成分为皂苷,以人参二醇皂苷为主。

田七的选购

1.三七属珍贵药材,所以伪品较多,购买时要注意鉴别。

2.民间称“三七”或土“三七”的草药较多,如菊科植物菊三七,景天科植物景天三七等,不可与正品三七相混。

入药以身干,个大,体重,质坚,表皮光滑,断面灰绿色或灰黑色者为佳。

三七的功效与吃法(三七叶的功效与作用)

新鲜田七怎么吃

新鲜田七有很多种吃法,但是每一种都很美味。下面,我们就一起去学习一下新鲜田七的做法吧!

凉拌田七叶

主料:田七叶200g

辅料:油、盐、香油、蒜头、香葱

做法:

1、香葱、蒜头洗净,切碎,田七叶洗净。

2、煮一盆热水,水开后放田七叶入锅煮30秒左右,捞起滤水。

3、热锅,放入少量的油烧热,再放入蒜蓉煸香。

4、田七叶放入碗里,把蒜蓉油淋在田七叶上,再加入少量的香油,放入盐,拌匀,最后放入葱花,拌匀即可。

土豆丝炝田七

主料:土豆、胡萝卜、新鲜田七

辅料:大蒜4瓣、田七200克、盐、生抽、香醋、花椒、干辣椒段、香油

1、土豆和胡萝卜分别切丝,也可以用擦子擦丝哦,蒜切末;

2、锅中放水和几滴油和少许盐,水开后放入土豆丝和胡萝卜丝三七的功效与吃法三七叶的功效与作用,烫至颜色稍微变得透明时迅速捞出,放入凉开水中浸凉; …

三七的功效与吃法(三七叶的功效与作用)

新鲜田七的适宜人群

新鲜田七口感十分不错,并且,新鲜田七的营养价值也十分高三七的功效与吃法,它因此也受到大家的欢迎。那么,新鲜田七是不是适宜每一个人食用呢?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新鲜田七的适宜人群吧!

一般人都适宜食用新鲜田七,由于新鲜田七具有降血压和降血脂的作用,因此新鲜田七适宜高血压、高血脂及贫血人群食用,体质虚弱、免疫力低下人群也适宜食用新鲜田七,新鲜田七具有保持心脑血管健康的功效,因此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以及生活节奏快的白领人士也适宜食用新鲜田七。但是,新鲜田七毕竟属于一种中药材,所以对人体还是有一定的副作用,因此,建议孕妇谨慎食用。

食用新鲜田七的注意事项

享受美食固然是好,但是,在食用美食的时候有很多注意事项,同样,食用新鲜田七也有很多注意事项。下面,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

1、身体属于虚寒之人请注意观察使用,或者不用,因为新鲜田七性属于凉性对虚寒之症有加重的作用,比如有些人一食用新鲜田七就感冒,流鼻涕。

2、女性月经期间最好不要用,月经期间本不能食用凉性食品,加之新鲜田七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容易导致月经出血过多,但如果有血瘀型月经不调,用新鲜田七花就可以活血化瘀调理月经了。

3、寒凉感冒期间不要用,也是因为新鲜田七性凉,有加重凉感的作用。

4、孕妇尽量不要使用任何田七产品,这个和孕妇不要吃药是一样的,为的是以免对胎儿有影响,但产后补血田七就是极品了。新鲜田七七对失血性贫血具有极好的效果。

三七的功效与吃法(三七叶的功效与作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及内容相关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QQ:107759983,立即清除!

转载声明:本文由三七养生网(www.37yangsheng.cn)发布,未经允许禁止复制,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37yangsheng.cn/post/22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