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痛风的症状有哪些(痛风会在哪些部位痛)

在骨科门诊经常会遇到痛风患者,绝大多数初次发病的患者不会意识到自己所患的就是痛风。骨科君本人就是痛风患者,在初次发作时,还以为是外伤所致。
痛风是指因血尿酸过高而沉积在关节、组织中造成多种损害的一组疾病,严重者可并发心脑血管疾病、肾功能衰竭,最终可能危及生命,是糖尿病、代谢综合征、血脂异常、慢性肾脏病和脑卒中等疾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同时痛风也是 7 种常见慢性病(痛风、高胆固醇血症、高血压、甲状腺功能减退、骨质疏松症、癫痫发作和 2 型糖尿病)中药物依从性最低的。
那么对于骨科医生来说脚痛风的症状脚痛风的症状,应该如何识别痛风?对于痛风患者应该如何用药?高尿酸血症患者是否应该启动降尿酸治疗?本篇文章结合美国风湿学会的最新治疗指南为您解惑。
白色的尿酸盐沉积在膝关节软骨及周围韧带、滑膜组织上(笔者在一例关节置换术中所拍摄)
一、诊断检查
美国风湿病学会和欧洲抗风湿病联盟将关节穿刺液镜检发现单钠尿酸盐晶体作为诊断金标准。对于骨科医生来说,常常需要根据临床症状来诊断痛风。
具体如下:
1、受累部位:
不累计第一跖趾关节的踝或中足(记 1 分)
第一跖趾关节 (记 2 分)
2、局部症状:(每出现一种症状 记 1 分)
局部关节红肿
触摸或挤压会导致受累关节疼痛
行走困难或受累关节功能障碍
3、病程:(一次典型病程 记 1 分 反复发作的典型病程 记 2 分)
到达最大疼痛时间 < 24 h;症状在 14 天内消退;两次发作之间完全缓解。
4、痛风石:(出现则记 4 分)
常常在皮肤较薄且血管丰富的区域发现,典型位置:跖趾关节、耳廓、鹰嘴滑囊、指间关节、跟腱等。
临床表现评分累计 ≥8分可临床诊断为痛风。
常见部位痛风石,doi:10.1136/annrheumdis-2015-208237.
其他检查包括双能 CT 和彩超也可以作为发现尿酸结晶的手段,X 线平片检查也可用于提示骨破坏情况。
A、图中的超声影像显示股骨关节透明软骨表面的高回声增强;B、图双能 CT 显示尿酸盐沉积;C、图所示 X 线可见骨破坏情况。doi:10.1136/annrheumdis-2015-208237.
跖趾关节尿酸盐沉积,doi:10.7861/clinmedicine.17-1-54.
二、对于什么样的痛风患者应该开始降尿酸治疗?
1、痛风性关节炎发作 ≥ 2 次/年。
2、痛风性关节炎发作 1 次且同时合并以下任何一项:有痛风石、泌尿系结石、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3 期以上。
3、在痛风性关节炎发作 1 次合并以下任何一项时,视情况可选择开始降尿酸治疗。
①年龄 < 40 岁;
②血尿酸 > 480 μmol/L(8.0 mg/dl);
③合并高血压、糖耐量异常或糖尿病、血脂紊乱、肥 胖、冠心病、脑卒中、心功能不全患者。
对于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仅建议非药物治疗,3 年期间新发痛风仅为 5%。
血清尿酸 > 540 μmol/L(9.0 mg/dL)的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5 年内仅 20% 出现痛风。
三、治疗方案
别嘌醇作为降尿酸治疗的一线治疗药物,≤ 100 mg/d 作为起始剂量。
对于慢性肾病患者需要更低的起始剂量,可选用非布司他 ≤ 40 mg/d,然后进行后续剂量滴定,逐渐增加剂量。
在降尿酸治疗的同时应当预防痛风发作(秋水仙碱、NSAIDs 等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持续 3 ~ 6 个月。
与以往治疗经验不同的是,对于处于痛风发作期的患者,建议在痛风发作期就开始小剂量的降尿酸治疗。
治疗目标为维持血尿酸 < 360 μmol/L(6.0 mg/dL)。
四、疗程?何时结束?
对于痛风临床缓解的标准:≥ 1 年没有发作且没有痛风石。
如耐受性良好且无其他并发症,建议长期治疗:一项研究表表明,在血尿酸浓度控制良好的临床缓解期患者中,在停药后仅有 13% 的患者在 5 年随访期内没有出现症状。
五、生活方式管理
限制饮酒:24 小时内饮用 1 ~ 2 杯酒精饮料与痛风发作的风险比不饮酒的时期高 40%,
限制嘌呤摄入量:增加嘌呤摄入量与痛风发作风险之间存在剂量-反应关系。
图源:站酷海洛
限制高果糖玉米糖浆的摄入:有研究表明摄入 1 克/公斤体重的果糖会使摄入后 2 小时内的血尿酸浓度增加 60 ~ 120μmol/L(1 ~ 2 mg/dL)
减重:体重指数 (BMI) 的变化与痛风发作复发的风险相关。体重指数增加 > 5%,复发机率增加 60%,体重指数下降 > 5%,复发机率比体重无变化者低 4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及内容相关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QQ:107759983,立即清除!
转载声明:本文由三七养生网(www.37yangsheng.cn)发布,未经允许禁止复制,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37yangsheng.cn/post/230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