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粉的功效与吃法(三七粉和松花粉可以一起使用吗)

一直以来,三七就被公认是临床上常用的名贵中药,对现代社会常见的三高症、心脑血管疾病等多种疾病都有较好的疗效。但三七虽好,却也有人认为三七没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有如此的认知?今天就来为大家揭露真相!
三七正确的服用方法
一、生吃三七粉
主治:用于跌打瘀血、外伤出血、产后血晕、吐血、衄血等血症。可防治三高症、心脑血管疾病等,还可以保肝护肝,对急慢性肝炎效果也比较好。
生用方法:口服三七粉的功效与吃法,每次5克内,温水冲服;或外用适量敷患处。
二、熟吃三七粉
主治:用于身体虚弱、食欲不振、神经衰弱、过度疲劳、失血、贫血等症。熟三七粉能起到温补的作用三七粉的功效与吃法,对手术后的患者和女性痛经等妇科病有很好的功效。
熟用方法:用鸡、鸭、排骨等肉类炖煮后食用,或熬粥或开水冲泡,每次1-3克。
简单来说,三七生吃主要是调理各种疾病,而熟吃主要是滋补身体,有强身健体的效果。所以要产生效果必须要对症吃三七。
除了用正确方法服用三七,我们还要避免以下四个误区
一、服用时间过短
三七是药食同源的中药,但毕竟不像西药见效快。平常感冒发烧,吃几次药就能减轻不适的症状,而人体对三七的吸收率是有限的,所以用三七粉调理疾病要循序渐进,长期坚持,身体才能发生潜移默化的变化。
二、服用分量过多
三七粉每天的用量一般为10克内,分2次或者3次服用。建议少量多餐,饭前服用效果更佳,肠胃不好可在饭后半小时以后服用。
三、选择方法错误
1—品质不够
三七以云南文山所产最佳,广西次之,其他地区所产均不具显著药效。文山州的高海拔、低纬度地貌和四季温差不大的气候特点,是三七最佳生长地,种植出来的三七品质最佳,因此文山被认定为三七的道地产区,受国家原产地域保护。因此,如果买到非道地三七,就很难达到理想的养生调理效应。
2—盲目追求超细
三七并非目数越细越好,一般是超过200目就算超细,太细的粉,其质颗粒容易透过细胞间隙形成结核病症,对人体反而不利。
3—打粉不专业
有些人认为直接买粉不放心,就选择买三七头打粉,看似实在,实则有风险。一般普通打粉机打磨的三七粉,粉末粒度粗,口感差,吸收率低,容易造成浪费。另外,可能因打磨过程中操作人员的不专业,过度打粉使三七粉变熟,从而使“生打熟补”的功效误用。
四、对自身认识错误
吃三七养生保健的人群:
这类人群自身并没有不适症状,只是作为日常保健。这类人服用三七的过程中大多数不会有太明显的感觉,但长期坚持下去,身体会达到一种比较良好的状态,体质增强,胃口、睡眠都会变好,生病的几率(尤其是肿瘤、慢性病)也会降低很多。
吃三七治病的人群:
这类人群在服用初期(大概服用两三月),身体状况会有明显的改善,比如血压降低了、腰腿不痛了等等,随着服用时间的增长,身体的变化会逐渐减轻,甚至完全没有感觉,这并不代表三七对身体没了效果,只是身体已经达到一个比较良好的状态,此时一定还要继续服用,巩固疗效。
当身体越来越好的时候,三七的作用在外看来就会越来越不明显,但在内,三七依然调理着体内的脏腑,影响着人体内环境,增强机体功能。
这10种人群吃三七效果明显
三高人群
长期食用三七,可有效预防和治疗因肥胖、吸烟饮酒等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引发的高血压、高血脂以及高血糖。
心、脑血患疾病患者
对于心脑血管疾病高发的中老年人群,食用三七具有很好的预防和辅助治疗作用。
经常应酬人群
经常应酬,抽烟、饮酒、高脂肪食物过量摄入的人群,容易患脂肪肝、酒精肝,食用三七可保肝护肝。
久坐人群
对于久坐的人群,食用三七可加强血液循环。
爱美人群
对于内分泌失调,皮肤无光泽、有色斑的人群,食用三七能调节内分泌、清除血管垃圾、延缓衰老、美容养颜。
免疫力低下人群
体质虚弱、易感冒、易疲劳等免疫力低下人群,食用熟三七可增强免疫力。
贫血人群
长期食用熟三七能有效改善贫血症状。
疲劳人群
学习或工作压力大、长期用脑过度的人群,食用三七能缓解身体疲劳,充沛精力。
跌打扭伤人群
运动爱好者、室外劳动者容易意外创伤,内服三七可活血化瘀、消肿定痛,外用三七可迅速止血、消炎镇痛。
失眠人群
常饮三七花茶可安神助眠,有效缓解失眠多梦等症状。
吃一堆药,不如每天一勺三七粉。三七粉有着一定的保健防病功效。不过光靠三七来养生长寿是远远不够的,平时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也是很重要的哦。好三七,功效不用质疑,长期按着上面的吃法服用,效果看得到。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及内容相关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QQ:107759983,立即清除!
转载声明:本文由三七养生网(www.37yangsheng.cn)发布,未经允许禁止复制,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37yangsheng.cn/post/230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