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花的功效和作用(三七花正确泡水喝方法)

三七养生网 07-03 10:16 73次浏览

三七花的功效和作用(三七花正确泡水喝方法)

现在很多人都在吃三七,也不知道吃的对不对,那么三七到底有那些好处,什么人可以吃三七,怎么吃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呢?让我们来一起学习一下吧。

三七你吃对了吗?

三七主要成分和功效:

三七为五加科人参属植物。在中药中三七性味甘、微苦、温,三七含有多种成分,内含有三七皂苷、黄酮苷类化合物、、三七素、多糖类,如三七多糖A,十七种氨基酸, 十一种微量元素,几十种挥发油以及抗癌活性硒等成分,因此具有活血化瘀、消肿定痛、补血养血、抗衰老、抗氧化、调节免疫、抗癌等作用。

常用于治疗外伤出血、跌打损伤、尿血、咯血、吐血、衄血、便血、预防和治疗高血脂症、冠心病、脑血管疾病;各种血瘀症、肝纤维化以及失血、产后等原因导致的体虚症等。

三七对血凝系统有双向调节作用,既能活血化瘀抗凝,也能促进凝血止血,其中的三七皂苷能活血,三七素能止血,另外,还含有人参皂苷。能在血虚时起到补血养血补气作用。在现代临床当中可以用来增加冠脉的血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同时还具有保肝、镇静、安神的作用。黄酮类化合物降低血管的脆性,改善血管的通透性、三七多糖A能抗衰老,抗疲劳, 氨基酸成分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成分。现代研究还有降血脂、降血糖的作用。其中的挥发油还有清除自由基,美容的功效。所以李时珍在《本草纲目拾遗》里曾说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故称人参三七,为中药最珍贵者。因此,三七是有止血兼补血的作用。《本草纲目》里,赞三七是“金不换”!

三七花的功效和作用(三七花正确泡水喝方法)

三七怎么吃好呢?

三七一般精选三七碾制成细粉服用,也可在中药中煎服或做药膳用,

三七你吃对了吗?

生吃法: 三七细粉,每次3克,一日两次,温水冲服,主治:跌打瘀血、外伤出血、咳血、吐血、衄血等血症。也可用于活血化瘀,防治冠心病、高血脂症、高血压和一些血瘀症。

熟吃法:饮片每次10克煎服三七花的功效和作用,主治:活血化瘀、补血益气、用于身体虚弱、食欲不振、神经衰弱、过度疲劳、贫血等血瘀与虚证。补虚化瘀可做药膳食用。如:三七饮片炖鸡肉、牛肉等食用。

外用法:有跌打损伤者。直接使用三七粉调敷外贴、外涂,或使用以三七为主要成分的喷剂,都有很好的散瘀止血、消肿定痛功效。

三七生熟疏吃法,治疗侧重点是有不同的,生吃三七,发挥止血、活血的作用强,并可去瘀生新、消肿定痛;熟三七可补血养血、活血散瘀。 另外还与用量有关,小剂量的三七,发挥止血的作用;中、高剂量的三七,发挥活血的作用。

当人体出血时,三七主要发挥止血作用;当人体出现血瘀时,主要发挥活血功效。

三七一身都是宝七三期一身都是宝

三七花的功效和作用(三七花正确泡水喝方法)

三七叶

三七叶性偏温,具有散瘀止血,消肿定痛之功效。常用于吐血,衄血,便血,外伤出血,跌打肿痛,痈肿疮毒。散瘀止血,消肿定痛。

用法; 内服煎汤,每次3-10g;或入丸、散;或冲泡代茶饮。

选用三七的嫩叶做菜或泡茶,口感更好;做菜前用水焯一下三七叶,有助于去除苦味,然后食用。

三七花

三七花性偏凉,含有丰富的三七皂苷三七花的功效和作用,可以清热解毒、凉血、活血通脉、生津解渴、消炎镇痛、降脂减肥、平肝降压、祛痰平喘、镇痛安眠、免疫调节、排毒养颜等功效。

现代研究表明:三七花是三七全株中含三七皂苷最高的部位,含量高达13%以上,以Rb族皂苷为主,具有镇静安神、抗炎镇痛、降血压等药理作用,常用于治疗高血压、偏头痛、失眠等症。

用法:每次6克泡水,可作茶经常饮用。

三七花、西洋参茶

三七和西洋参同属五加科植物,一方面三七可化瘀通络,另一方面,西洋参可气阴双补,这对心脏是一个全面的养护,三七花可以清热、平肝。老年人出现肝肾阴虚、肝火上扰的症状,推荐取三七花和西洋参各3g泡茶坚持饮用。

使用三七的禁忌

1、月经期间一般不要用三七粉,三七粉活血化瘀是第一圣药三七花的功效和作用三七根的作用与功效与作用,月经期间服用,易导致出血过多,但如果是血瘀型月经不调,则可以用三七粉活血化瘀来调理月经。

2、孕妇慎用或忌用三七,以免对胎儿产生影响,扰动胎气,造成流产。

3、风寒感冒期间不宜服用三七花,因为三七花性微凉,会加重风寒感冒,而三七粉性温患风热感冒,或上火的人则不宜服。

三七花的功效和作用(三七花正确泡水喝方法)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及内容相关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QQ:107759983,立即清除!

转载声明:本文由三七养生网(www.37yangsheng.cn)发布,未经允许禁止复制,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37yangsheng.cn/post/30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