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三七的功效与作用(三七副作用是什么)

三七养生网 11-10 11:33 209次浏览

中药三七的功效与作用(三七副作用是什么),三七是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主产于云南、广西,四川、湖北、江西等地也有野生及栽培。但从道地药材的角度来看,以云南、广西的三七为最佳。一般以夏末、秋初开花前、或冬季种子成熟后采收。采挖时,选用生长3~7年以上的三七,挖取根部,去净泥土,剪除细根及茎基,晒至半干,反复搓揉,晒干后即可入药。

随着近年来的养生热潮,很多人将三七打粉泡水喝,那么这样究竟有什么用处呢?我们先来看看三七的药用功效。三七味甘、微苦,性温,归肝、胃、心、肺、大肠经,具有止血、散血、定痛的作用,适用于跌扑瘀肿、胸痹绞痛、癥瘕,血瘀经闭、痛经,产后瘀血腹痛,疮痈肿痛等病症。内服一般煎汤的用量为3-9g,研末吞服的用量为1-3g,也可入丸、散剂,外用适量,磨汁涂患处或研末调敷患处。

三七泡水喝的功效是什么

三七的作用是治疗各种出血症、跌扑肿痛等,但本品泡水喝难以达到治疗效果。
三七是一种甘、微苦的中药材,归胃、肝经。具有止血散瘀、定痛消肿的功效。用于治疗各种出血症,如吐血、鼻出血、便血、咯血、外伤出血、崩漏(月经量过多或点滴不止),以及跌扑肿痛、胸腹刺痛等。
但三七泡水喝有效剂量有限,难以到达治疗疾病的作用。本品用法一般为煎汤内服,或者研末吞服、研末外敷患处。
三七不良反应及禁忌尚不明确,孕妇慎服本品。

中药三七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

三七粉可用于治疗外伤出血、瘀血、胃出血、尿血等各种内、外出血症;扩张血管,溶解血栓,改善微循环,预防和治疗高血脂、胆固醇增高、冠心病、心绞痛、脑溢血后遗症等心脑血管疾病;脂肪肝、肝纤维化等肝病以及失血、产后、久病等原因导致的体虚证。

中药三七的功效与作用(三七副作用是什么)

三七粉服用时间和功效

1、早上服用

早上起来服用三七粉5克内,用温开水送服。可以增强免疫力、抗衰老等功能。

2、晚上服用

服用三七粉最好在饭前服用,有助于改善睡眠。如果在饭后服用请少量,最好不超过5克,晚上过量服用,有兴奋作用。最好不要在睡前服用三七粉,因为服用三七粉容易口渴。

3、空腹服用

空腹服用是为了使药物较快进入肠道,有利于肠道吸收,减少食物对其生物利用度的不良影响。

4、胃不好的饭后服用

将三七粉安排在进餐后30分钟左右服药,以减少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有利于药物的吸收和利用。

三七的作用与功效是什么

1、补血养血

《本草纲目拾遗》称“三七补血第一”。三七能促进各类血细胞分裂生长,补血强身,养血养颜。

2、养护肠胃

三七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多种致病菌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能很好的解决便秘、排毒、肠胃功能紊乱等问题。

3、安神助眠

三七花具有强心、安神、镇静作用,可以促进全身血液循环,解除因神经衰弱或疲劳所致失眠问题,对男女老人都适宜。

4、增强体质

三七能双向调节人体机能,三七多糖是促进免疫的有效成分,能增强机体的应激能力和高机体对不良环境的适应能力,是治疗和补体功能兼备的药食同源植物药。

中药三七的功效与作用(三七副作用是什么)

三七粉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三七粉一般指三七打成的粉,三七粉泡水喝具有散瘀止血(清除瘀阻,止住出血)、消肿定痛(消除肿胀和疼痛)的功效,可以缓解咯血、吐血、衄血、便血等症状。
三七苦泄温通,既能止血,又能活血散瘀(促进血液运行,消除体内瘀血),可以治疗因血液不循常道,溢出脉外导致的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外伤出血等全身各部的出血症。
三七能促进血液运行,使血脉通利,瘀血消散,从而达到消肿定痛的效果,可用于治疗跌打损伤、瘀血肿痛、胸腹刺痛,也可治疗疮疡初起肿痛。
但三七打成粉后泡水,有效物质含量有限,不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建议患者身体不适就诊,遵医嘱规范用药,切勿盲目自行服用。

三七花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三七花的功效和作用是镇静安神、抗炎止痛、清热解毒、降血脂、降血压、提高免疫力等,食用方法是泡水喝、炒菜吃等。
三七花镇静安神、抗炎镇痛、清热解毒、平肝明目、降血脂、降血压、止血、抗癌、养生抗衰老、提高免疫力等功效都是很突出的。三七花的作用主要是降脂调脂、治疗失眠、止血、调理肝脏、活血化瘀、抗氧化、延缓衰老等。
三七花的食用方法是泡水喝和当做菜品炒着吃。三七花泡水喝是使用三七还没有开放的花蕾冲泡,可以当做茶水来喝,也可以将三七花与其它的花朵一起泡水喝,比如,可以与菊花、槐花一起泡水喝;
也可以将三七花与鸡蛋一起炒着吃,或者是与肉一起炒着吃,都是很不错的饮食方式,

中药三七的功效与作用(三七副作用是什么)

三七粉食用方法有哪些

在服用三七粉时,可以取1~3克三七粉,用温开水送服。一般情况下建议一天分早晚两次服用,饭前服用有利于吸收,可以起到更好的补血养血的作用,但是部分病人可能因为胃肠的功能比较弱,如果饭前吃药对胃肠的刺激大,可以放在饭后服用;三七有安眠的作用,有助于改善睡眠,这时候可以把三七放在晚饭前服用,对晚上的睡眠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三七粉是由中药三七打磨成的药粉,具有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衄血、吐血、咯血、便血、崩漏、胸腹刺痛、外伤岀血、跌打肿痛等。现代研究发现,三七粉具有抗血栓形成、抗心肌损伤、抗脑缺血、抗心律失常、抗炎、改善学习记忆、抗疲劳等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患者在服用三七粉时,要注意以下几点:①长期单独吃三七粉时,根据剂量服用,不要过量服用,每天不超过9克;②如果有胃肠道病变,可以用米汤送服三七粉;③三七粉不宜入煎剂。

三七粉的功效和作用有哪些

三七粉具有止血散瘀、消肿定痛的功效。
三七粉是五加科人参属植物三七的干燥根打碎制成的细粉。现代研究表明,三七粉含有人参皂苷Rb1、Rd、Re、Rg1、Rg2、Rh1等以及三七皂苷R1、R2、R3、R4、R6、R7等,还含有三七素、β-谷甾醇、三七糖苷、田七氨酸、天冬氨酸等、人参炔三醇、槲皮素及其苷、三七多糖、α和γ-依兰油烯、香附子烯、丁香烯等烯类,辛酸、乙酸等酸类,α-氨基-β-草酸氨基丙酸等成分,可以用于治疗吐血、咳血、尿血、便血、血痢、崩漏、产后出血、外伤出血、跌仆损伤、胸痹心痛、脘胁久痛、癥瘕积块、血瘀经闭、痛经、产后瘀滞腹痛、疮痈肿痛等。

中药三七的功效与作用(三七副作用是什么)

三七的作用是什么

三七是比较常用的止血药物,它的性味是甘、微苦、温,因此在功效上有化瘀止血、活血定痛的作用。在主治上化瘀止血,主要是针对人体内外各种出血病症均可治疗,而活血定痛可用于治疗跌打损伤、瘀滞肿痛。

痈疡肿痛的形成多由于气血瘀滞不通有关,因此也取三七散瘀止痛、活血消肿的力量。对于已溃的患者可以助气血、生肌敛疮的作用。

自明代以来,临床医家非常重视三七的药物作用,认为三七为化瘀止血、消肿定痛之良药,因此用于治疗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胸腹刺痛、跌扑、肿痛。

《本草纲目拾遗》里曾说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故称人参三七,为中药最珍贵者。因此,三七是有止血兼补血的作用。

在现代药理研究,三七的主要作用成分是三七总皂甙,有类似人参的皂甙成分,因此具有类似人参抗衰老、抗氧化、调节免疫的作用,在现代临床当中可以用来增加冠脉的血流量,降低耗氧量,同时具有保肝、镇静、安神的作用。

三七粉的作用与功效有哪些

三七粉的作用:1,增强身体免疫力,增强体魄对外界的抵抗力。2活血化瘀,养血补充身体。长期服用可以使血管软化,促进血液循环健康,有效预防各种心脑血管病。3,三七粉跌打瘀血、外伤出血、产后血晕、吐血,衄血等血症。4,三七粉有散瘀血的功效,能够有效止血而不留淤血,对于有出血症状兼有瘀滞者非常适合。

中药三七的功效与作用(三七副作用是什么)

三七副作用是什么

三七的副作用为,若摄入过量,可致恶心、频繁呕吐、出血倾向如痰中带血、鼻衄(鼻出血)、齿龈出血、月经过多等,三七片可引起过敏性药疹。
三七,具有散瘀止血(清除瘀阻,止住出血),消肿定痛(消除肿胀和疼痛)的功效。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咯血, 吐血,衄血,便血,崩漏(月经量过多或点滴不止),外伤出血,胸腹刺痛,跌仆肿痛。
需注意,孕妇慎服三七。单味中药疗效有限,临床上需要在中医师辨证后,与其他中药配伍使用。

三七的功效和作用是什么

1、能有效止血活血,平衡和调节血液细胞,适合呕血患者使用。

2、对镇痛有效果能应用于治疗损伤。

3、具有活血化瘀作用,对抗血栓有效果。

4、可以令机体免疫力增强,令免疫反应恢复至正常。

5、能够使身体强壮,调节中枢神经。可以有效地增强身体,调节中枢神经系统,提高记忆力及学习能力。

6、在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方面有作用,对心脑组织缺血可以预防。

三七粉的副作用是什么

三七粉的副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七粉活血化瘀的功能有时候过强,导致身体出现不适症状。具体来说,有些患者服用三七粉会使病情加重,特别是孕妇和月经期的妇女,这两个阶段都属于女性的特殊阶段。

以孕妇为例,服用三七粉容易出现胎死腹中、滑胎的问题,也就是流产,在临床中一定要注意,怀孕的孕妇一定不要吃活血的药物,包括三七粉等等,这样对胎儿都没有好处。

还有月经期的女性,这个阶段的女性自身会出现流血现象,如果服用三七粉,会加重出血,对于女性的气血保存没有任何好处,反而会引起患者出现气血虚弱的一些疾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及内容相关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QQ:107759983,立即清除!

转载声明:本文由三七养生网(www.37yangsheng.cn)发布,未经允许禁止复制,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37yangsheng.cn/post/73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