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药水的作用和功效(紫药水和碘伏哪个好)

三七网 02-11 9:10 12次浏览

紫药水的作用和功效(紫药水和碘伏哪个好)

常用的碘酒含碘量为2%,能渗入皮肤杀死细菌,可用于皮肤创伤、疖肿等消毒。由于它刺激性较大,大面积或深度的创伤不宜使用,以免导致剧痛。对眼、鼻及口腔等黏膜娇嫩的部位,不要直接涂擦。患有化脓性皮肤病,也不宜涂擦碘酒,因伤口处脓性分泌物及腐败的脂肪可与碘发生反应,生成化学合成物,使碘失去杀菌作用。对碘敏感的人不可涂擦碘酒,以防发生过敏反应。

碘酒主要用于手术前、注射前的皮肤消毒及伤口的消毒,尤其是对被污染的伤口,如被带锈铁器刺伤或带泥沙的创口,清洗后用碘酒消毒效果较好。

碘酒可用来治疗许多细菌性、真菌性、病毒性等皮肤病。

碘酒还有增加局部血液循环的作用,涂于未成熟的小疖肿有助于炎症消散,或涂在扭伤处有助于消炎退肿。消毒一般只用一次,消炎则可根据需要重复使用。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不可将碘酒与红药水涂擦同一伤口,因为碘可与红药水中的汞起反应,生成剧毒的碘化汞,既失去了杀菌作用,又会刺激、腐蚀皮肤,还易引起汞中毒。

不能大面积使用碘酒,以防大量碘吸收而出现碘中毒;浓度过高时会引起皮肤起泡、脱皮及皮炎。

碘酒不宜久存。另外,光线会加速碘酒的变质反应,故碘酒应置棕色玻璃塞瓶中,在密闭阴暗处保存。

紫药水

常用的紫药水是1%—2%龙胆紫(甲紫)稀释溶液,为消毒防腐药,有较好的杀菌作用,对组织无刺激性,且能与粘膜、皮肤表面凝结成保护膜而起收敛作用,防止细菌感染和局部组织液的外渗。可用于表浅创面、溃疡及皮肤感染,如小面积烧烫伤、湿疹、疱疹、口腔溃疡、舌炎、鹅口疮等。

伤口已感染化脓时,不宜使用紫药水,因其具有收敛作用,会在伤口表面形成一层痂膜,使坏死组织中的脓液难以排出而向深部扩散,加重感染。此外,紫药水可使皮肤残留紫色斑痕,所以对较大面积的皮肤创伤以不用为好,以免影响美观。

婴幼儿最好不用或少用紫药水。

红药水

红汞。常用的红药水是2%汞溴红溶液,因其消毒作用较弱,穿透性及抑菌效果也差,只适用于皮肤或黏膜较小创面的消毒。皮肤创伤面积较大及较深的伤口不宜使用。对红药水过敏者忌用。红药水比碘酒相对温和,适用于小伤口。

不能用红药水去消毒那些大面积伤口,容易造成汞中毒。

紫药水的作用和功效(紫药水和碘伏哪个好)

紫药水的作用和功效

紫药水是一个通用名,药用名应该叫甲紫溶液,属于三苯甲烷类的染料消毒剂,也是常用的皮肤黏膜消毒防腐剂。

紫药水有很好的的杀菌作用,能和微生物的酶系统发生氢离子竞争性拮抗,让微生物里面酶失去活性,发挥杀菌作用。主要是对革兰氏阳性菌,比如葡萄球菌、白喉杆菌、绿脓杆菌、白色念珠菌或者表皮癣菌有杀灭作用,对其它革兰氏阴性菌或者抗酸杆菌的几乎没有作用。

紫药水的毒性比较小,对正常的组织基本上没有什么太大的刺激,而且可以和坏死组织凝集成保护膜而产生收敛作用,所以经常用于表浅的溃疡、皮肤感染、小面积的创伤来使用,比如烧伤。总的来说紫药水是外用药物,不要用来内服,另外也不适合大面积的创伤,只适合于小面积的日常消毒用。

紫药水和碘伏哪个好

紫药水和碘伏,都属于临床上比较常用的消毒药水。这两者的区别是比较大的,目前对紫药水的应用比较少,以碘伏消毒为主,对于二者哪个比较好,还需要根据患者具体的症状以及伤口情况来判断。碘伏主要可用于烧伤,刀伤,灼伤等伤口的消毒,其在使用的时候会有疼痛感,但是效果会很好。紫药水对皮肤造成的疼痛感会比较小一些,一般可以用于治疗皮肤的破损。碘伏属于一种消毒防腐药,对皮肤、黏膜都有消毒作用,相对于碘酒、酒精来说,它的刺激性比较小,与紫药水相比,不具不会污染衣物,所以说比较好容易被患者接受。

紫药水和碘伏的区别

碘伏是一种含碘的广谱杀菌消毒液,碘伏对细菌、真菌、病毒都有良好的杀菌效果,用可用于处理烧伤、冻伤、擦伤等一般外伤,也可以用于专业手术消毒、安全性和有效性是非常高的,可以放心使用于小儿皮肤、口腔黏膜等敏感部位。紫药水又叫龙胆紫,对一些革兰氏阳性菌和念珠菌有一定的杀菌作用,但是现在已经被医院停止使用,它的消毒效果较差,对人体有一定的危害性,所以碘伏是皮肤消毒的最佳选择。紫药水主要的成分为汞,通过汞来杀灭细菌,颜色是紫色,如果使用较多,甚至会发生汞中毒。碘伏是临床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消毒剂,常用于外伤,手术,会阴,粘膜的地方进行消毒,而且没有刺激性,不会对局部的伤口产生刺激,所以有利于伤口的愈合。当然消毒剂还包括双氧水、乙醇等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及内容相关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QQ:107759983,立即清除!

转载声明:本文由三七养生网(www.37yangsheng.cn)发布,未经允许禁止复制,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37yangsheng.cn/post/8791.html


  • 暂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