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疏肝散方歌(趣味方歌柴胡疏肝散)

三七网 03-01 9:19 13次浏览

柴胡疏肝散方歌(趣味方歌柴胡疏肝散)

[组成]

陈皮(醋炒)、柴胡各二钱(各6g) 川芎、香附、枳壳(麸炒)、芍药各一钱半(各5g) 甘草炙,五分(3g)

[用法]

水一盅半,煎八分,食前服。

[方歌]

柴胡疏肝芍川芎,枳壳陈皮草香附,
疏肝行气兼活血,胁肋疼痛皆能除。

[主治]

柴胡疏肝散具有疏肝解郁,行气止痛的功效。主治肝气郁滞证。症见两胁肋疼痛,胸闷,常常叹息,情志抑郁不乐,或者急躁易怒,或嗳气,脘腹胀满,脉弦。

因怒气郁而胁痛,寒热往来,痛而胀闷,不得俯仰,喜太息,脉弦。现用于神经官能症、中耳炎等。胁肋疼痛。肝实胁痛,不得转侧,喜太息。

柴胡疏肝散方歌(趣味方歌柴胡疏肝散)

[功用]

疏肝解郁,行气止痛。

[方解]

君  柴胡──疏肝解郁

臣  ┌香附──理气疏肝   ┐
│            │增强行气止痛之功,解肝经之郁滞。
└川芎──行气活血而止痛┘

┌陈皮┐
│  │理气行滞
佐 │枳壳┘

│芍药┐
│  │养血柔肝,缓急止痛
└甘草┘

使  甘草──调和诸药。

[现代适应证]
适应证:慢性肝炎、急性黄疸型肝炎、慢性胃炎,胁间神经痛等属肝郁气滞者可加减使用。

1、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又分慢性浅表性胃炎及慢性萎缩性胃炎,其发病原因有3:①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是主要原因,该菌有鞭毛,对胃黏膜穿过能力强,分泌空泡毒素A,引起强烈炎症反应;该菌细胞壁作为抗原诱导免疫反应,从而共同引起胃黏膜慢性炎症。②饮食和环境因素如高盐饮食及缺乏水果蔬菜等增加了胃炎的易感性。③自身免疫,患者血中存在壁细胞抗体,攻击壁细胞,导致胃黏膜病变。④其他因素如含胆汁及胰液的十二指肠液反流入胃、酗酒、某些食物刺激等或单独或与幽门螺旋杆菌协同导致胃黏膜病变。慢性胃炎主要病理改变是炎症、萎缩和肠化生。临床主要表现为上腹痛、腹胀等消化道症状。

2 、慢性肝炎

慢性肝炎是肝硬化最常见的原因,慢性肝炎多由乙、丙、丁3型肝炎急性期转变而来,凡病期超过半年,或乙、丙、丁3型肝炎或HBsAg携带者再次出现肝炎症状体征、肝功能异常者,或虽病史不明,但肝病理组织学或症状、体征、B超检查符合慢性肝炎均可定为慢性肝炎。由于肝脏肿大,汇管区出现不同程度炎症、肝小叶坏死,并出现不同程度的纤维化、胆汁排泄障碍以及肠道瘀血,可致消化道功能障碍及胸胁胀满等症状。

3、急性黄疸型肝炎

急性黄疸型肝炎大多是由肝炎病毒经消化道传播的一种传染病,常见的有甲、乙、丙、丁、戊、己、庚7种肝炎病毒感染所致,但其他如巨细胞病毒等也可感染。其发病机理尚不十分清楚。有学者认为是病毒直接损伤肝脏,但大多数认为是细胞免疫或体液免疫或二者共同作用导致肝细胞肿胀、坏死;胆小管壁上的肝细胞坏死,导致管壁破裂,胆汁反流入血窦,肝细胞肿胀压迫胆小管使胆小管内胆栓形成,肿胀的肝细胞还可压迫胆管使胆汁淤积,肝细胞膜通透性增加,以及胆红素摄取、结合、排泄障碍均可引起黄疸。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乏力、纳差、厌油腻、黄疸和肝脏肿大。

4、肋间神经痛

肋间神经痛多数由细菌、病毒感染,创伤,肋间神经肿瘤或神经根、脊髓部位感染或肿瘤压迫所致,临床表现为胸部之沿神经分布的刺痛或灼痛。胃肠神经官能症并不是胃肠的器质性疾病,而是由于患者神经精神紧张、焦虑、恐惧、疑病或癔症等所致,其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而每次发病均与精神因素密切相关。

柴胡疏肝散方歌(趣味方歌柴胡疏肝散)

柴胡疏肝散方歌

柴胡疏肝散的方歌为柴胡疏肝芍川芎(柴胡、芍药、川芎),枳壳陈皮草香附(枳壳、陈皮、甘草、香附),疏肝行气兼活血,胁肋疼痛立能消。

柴胡疏肝散主要功效为疏肝理气(调理肝脏气机郁滞),活血止痛(通过祛除瘀血来缓解疼痛),常用于肝郁气滞(肝脏的气机和血运不畅、情志抑郁)所致胁肋疼痛,胸闷叹气,易怒等症。

方中柴胡疏肝解郁,川芎行气、活血、止痛,枳壳、陈皮理气祛瘀(调节人体气机来化痰,祛除瘀血),芍药养血柔肝,甘草兼调和诸药。

注意事项:该药辛燥之性较强,不宜久服,服药前建议咨询医师根据症状轻重调整配伍剂量;服药期间忌食油腻生冷辛辣之物;日常保持充足睡眠及心情舒畅。若服药后症状不能缓解,及时去医院就诊。

柴胡疏肝散方歌(趣味方歌柴胡疏肝散)

趣味方歌柴胡疏肝散

柴胡疏肝散的方歌为柴胡疏肝芍川芎(柴胡、芍药、川芎),枳壳陈皮草香附(枳壳、陈皮、甘草、香附),疏肝行气兼活血,胁肋疼痛立能消。

柴胡疏肝散主要功效为疏肝理气(调理肝脏气机郁滞),活血止痛(通过祛除瘀血来缓解疼痛),常用于肝郁气滞(肝脏的气机和血运不畅、情志抑郁)所致胁肋疼痛,胸闷叹气,易怒等症。

方中柴胡疏肝解郁,川芎行气、活血、止痛,枳壳、陈皮理气祛瘀(调节人体气机来化痰,祛除瘀血),芍药养血柔肝,甘草兼调和诸药。

注意事项:该药辛燥之性较强,不宜久服,服药前建议咨询医师根据症状轻重调整配伍剂量;服药期间忌食油腻生冷辛辣之物;日常保持充足睡眠及心情舒畅。若服药后症状不能缓解,及时去医院就诊。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及内容相关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QQ:107759983,立即清除!

转载声明:本文由三七养生网(www.37yangsheng.cn)发布,未经允许禁止复制,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37yangsheng.cn/post/9467.html


  • 暂无推荐